什么親屬不能作證:親屬如果知道案件事實,可以作證。
近親屬和親屬所作的證,效力小于沒有利害關系人所作的證。但依法是可以作證的,只是司法或者其它機關采納的問題。
可以當場作證,也可以書面作證。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要成為訴訟中的證人,適格的條件有四個:
其一是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況。知道案情是指證人直接憑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感知案情的人,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聽說,據說等的間接感知。
其二能正確表達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做為證人,證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進行相關陳述的人,因此,這就要求證人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便真實、清晰地表達所感知的案件事實。
其三能正確認識作證的法律后果。
其四是訴訟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以上四條密不可分。只要同時具備這四條,不論國籍、種族,性別,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為民事訴訟中的證人,但是,在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擔任法官、陪審員、鑒定人、法警、翻譯人員、律師,不能同時定為該案的證人,因為那樣便會造成角色沖突,不利于公正原則的實現,也不利于訴訟程序的維護,做為案件的當事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沖突,也不能做為證人。
關于單位能否成為證人的問題,理論界有三種學說:肯定說、沉默說、否定說,否定說為目前通說,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雖沒有明確說明單位不能作為證人,但從其關于證人證言的幾條規定,可以明顯看出,單位是不能作為證人的,因為單位不能感知案情,不能被成為質證對象。國外的立法例也根本沒有類似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中國委托公證人公證文書
2021-02-11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5在我國毒駕被抓一般怎么處罰
2020-11-13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發錄用通知的注意事項
2021-01-19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案例分析
2021-03-20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事故導致車輛報廢怎么理賠
2021-03-15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