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人員是當事人的親屬或朋友怎么辦:應當回避
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回避制度。回避,指審判人員因某種原因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依照法律規(guī)定,審判人員應當自行退出對本案的審理,或者由當事人申請更換本案的審判人員。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即案件的處理結(jié)果會涉及審判員自身的利益。比如可能會使他的利益受損或者可能使他得到好處。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比如是審判人員的老同學、老同事、老上級、老朋友或者與當事人有過恩怨關系。
這三種情形,同樣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的回避。
回避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申請回避。即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回避的情形之一的,用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他們回避,這是基于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提出的回避。二是自行回避,即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認為自己具有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回避的情形之一的,主動提出回避。
為保證當事人申請回避的權利,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申請回避的權利,或者口頭告知;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3日內(nèi)告知當事人;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當事人可以在案件開始審理時申請回避,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jié)前提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
當事人的近親屬,指自然人作為當事人時,當事人的夫、妻、父、母、子、女等。
《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yǎng)、贍養(yǎng)關系的親屬,其范圍最為廣泛。
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指法人或其他組織(俗稱“單位”)作為當事人時,其工作人員。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后繼續(xù)在單位工作的怎么補償
2020-12-09公安抓錯人怎么辦?會有相應賠償嗎
2021-02-12軍婚離婚會調(diào)解嗎
2020-11-17在商場摔傷賠償金額一般是多少
2021-03-14多人出資成立的公司性質(zhì)是什么
2020-12-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nóng)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書面贈與協(xié)議與口頭贈與協(xié)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chǎn)能抵押嗎
2020-12-10老公的“不再打牌”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7如何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2020-12-10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顯示公平的理賠協(xié)議應當撤銷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