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婚夫妻個人債務有哪些
1、以夫或妻一方之特殊技能或專門服務及特定個人人格魅力作為標的的承攬、代理和勞務合同等產生的債務,應推定為夫或妻一方的個人債務。
此類合同的法律性質決定其標的的特定性,而且是自然人作為特殊主體時以其特有的技術性或非技術服務作為舉債的對象。如演員的表演合同、服裝加工制作合同、技術服務合同、個人演講服務合同、委托合同等。由于該類合同以個人的不可替代的特殊服務為舉債目的,故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2、一方所舉之債不要求按權利義務一致原則進行兌價或兌價顯示公平時舉債一方又不行使撤銷權的,應推定為舉債人一方的個人債務。
如以夫或妻個人名義實施的無償捐贈、無償或顯示公平出借款物、無償為他人保管或顯示公平提供保管產生的付出財產、資金、精力、時間等卻沒有回報或不等值回報的合同行為產生的債務,若以夫妻共同債務對待,則明顯對另一方顯示公平。同時,其舉債的目的也不能體現為了追求夫妻共同生活幸福的法律特征。
3、夫或妻一方因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利所產生的債務。
因其性質和法律特征的特殊性、專屬性,故不需夫妻約定由侵權人個人履行,也應推定為其個人債務。
4、夫或妻一方在婚前,婚后因遺囑或贍養遣贈協議而單獨繼承遺產和債務的,該債務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即使繼承后在夫妻關系存續期內就履行該債務的期限、方式、數額等進行重新協議而變成新的債務,該債務亦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5、夫或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無償為他人保證而產生的債務,亦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有人認為雖然無償保證不獲直接利益,但有可能因政治權利等經濟利益以外的好處而提供無償保證,等于為了夫妻共同生活的目的。該無償保證沒有夫妻共同意思表示,且帶來的非經濟利益并不直接和配偶共同享有,故應推定其為個人非直接物質利益的個人負債行為較妥。
6、夫或妻一方因違犯刑事法律、行政法規或違背社會公德而依法承擔或自愿承擔的金錢支付義務,或由該義務延續、變更、更新而形成的債務,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如參與賭博欠賭資而所設定的債務、因嫖娼被罰款設定的債務等。雖然有的違法目的是為了謀財,但其違法犯罪行為并未和配偶有共同的思想意圖,其非法謀財的動機事先未得到配偶同意,且屬無效民事行為,故該賠償或支付責任無論設定成何種形式的債務,都應認定為個人債務。
相關知識:夫妻債務最新司法解釋
第一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二、個人離婚債務償還方式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這是關于離婚時清償債務的一般規定。債務的性質不同,當事人清償責任也不相同。
第一,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其中包括維持夫妻共同生活、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等所負的債務,雙方均有清償的責任,這種債務應當由夫妻共同償還。
第二,共同財產不足清償債務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應通過雙方協議確定清償責任;協議不成時,人民法院應根據雙方的經濟能力,判決由一方清償或由雙方分擔清償責任。
婚姻法之所以規定了夫妻離婚債務的償還方式以及償還的范圍就是為了避免產生離婚債務糾紛。對于夫妻離婚債務的償還問題,在實踐中還是經常發生,對于具體的解決途徑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依據都有哪些呢
2021-02-04侵權責任法是否廢止
2021-02-02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取保候審期間是否停職
2021-01-27離婚被告人不來可以離婚嗎
2021-01-15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嗎
2021-02-1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