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財產相關法理分析
1、法律對一般婚前財產的原則性規定
我國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規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可見,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財產遵循的是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從法定。
2、何為“婚前”?何為“婚前購房”?
婚前房產的確認有兩個關鍵的時間點:一是“婚前”到“婚后”的時間點;二是“購房”時間點,即什么時候開始視為購買房產成功。
對于前者,答案很簡單。即夫妻雙方自領取《結婚證》之日可視為“婚前”到“婚后”的時間點,而其他諸如訂婚、舉行婚禮等時間點都不具備法律上的意義。
對于后者,比較困擾,在購房一系列的過程中到底哪個才是“購房”時間點?例如:在婚前簽了購房合同,付了首期款,婚后才進行按揭貸款,并辦了《房產證》,那哪個才是“購房時間點”?有人認為,鑒于房產在法律上屬于不動產的范疇,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購房人真正獲得所購房屋所有權的時間點為辦理完房屋的過戶手續并取得《房產證》之日。因此,認為獲得房屋產權證書之日為即為“購房”時間點。還有人認為,判斷這一問題關鍵是看房價款是在婚前以個人財產支付,還是婚后以共同財產支付的。實際上,上述觀點在理解“購買”這一概念時過于狹隘了,因此由此得出的結論也有失偏頗,考慮到購房的目的性以及購房整個過程的關聯性,應當以簽訂購房合同的時間為“購房”時間點,簽訂合同時最能反映“購房”這一行為的性質。
3、“共同還貸”如何補償對方?
婚前個人所購房屋為個人財產已確定無疑(以取得房產證為準),然而如果是婚后夫妻共同償還的貸款,難道不會對房屋的所有權產生任何影響么?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在償還完所有貸款前,應當將房產權分時段分割為婚前婚后兩部分,婚前個人支付的房價款獲得相應比例的婚前房產權益,這屬其個人財產;而婚后雙方共同償還銀行貸款獲得婚后房產權益,這部分是夫妻雙方的共有財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著作權人的種類及著作權的內容
2021-01-17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商標搶注合法嗎
2021-03-05學校是否可以做質押
2021-01-10被正式批捕就一定會判刑嗎
2020-12-26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協警開了罰單怎么辦
2020-12-22房子解押和過戶可以同時進行嗎
2021-01-03設立公司規章制度時注意什么
2021-02-23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農民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投訴舉報?
2021-02-03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