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其他愿意承擔監護人的有哪些?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成年的兄、姐;
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或者民政部門。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親屬;
⑤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擔任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出可以擔任監護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
4、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因故暫時無法行使監護權,可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擔。受委托擔任監護人的人為委托監護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別規定之外,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仍由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承擔,但委托監護人對此確有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責任。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綜合上面所說的,監護人就是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而對于此類人員一般是由自己的父母來進行承擔,但如果父母不在的情況下,那么作為其它人也是可以承擔的,但前提也是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同樣確保要比未成年人有利就可以撫養到孩子成年。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監護人可以是奶奶爺爺代理嗎?
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翻建房屋需要審批手續嗎
2021-03-24雇傭關系賠償與工傷賠償哪個高
2020-11-09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請問父母有退休金能否申報贍養
2021-01-20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