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如何認定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過錯責任原則是行為人基于自身的過錯而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它是現代侵權法之基本歸責原則,可分為一般過錯責任原則和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前者要求受害人舉證證明加害人有過錯以及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后者要求加害人舉證證明自身沒有過錯以及自身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否則推定加害人有過錯。
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
(一)《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由此可見,有過錯必須擔責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從侵權法理論上講,過錯是主觀上的,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應當注意的是,民事責任上的故意和過失有別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過失,它沒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區別,也就是說民事侵權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樣的,沒有孰重孰輕之別,而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區別很大,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且相應較輕。
(三)從構成要件可以看出,無過錯責任與過錯責任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區別有二:前者的行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違法性特征,后者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前者行為人不必過錯,后者有過錯。在司法實踐中應加以區別。
應將無過錯責任與一般過錯責任加以區別。特殊侵權的種類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權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憲法第41條第3款、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賠償法第2條均作了規定,雖然三者在用詞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統一的,并不矛盾。在法條中,雖然只有國家賠償法使用了“違法行使職權”一詞,而憲法和民法通則沒有使用,但三者都用了“侵犯”一詞。
(四)將無過錯責任與混合過錯責任加以區別。混合過錯是指對于損害的發生,加害人與受害人均有過錯。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此規定是對該法第106條第2款的補充,同樣是一般過錯責任條款,體現了過錯必須擔責的原則。
以上內容就是關于過錯歸責原則的認定以及過錯責任原則的相關構成要件的具體內容。在《侵權責任法》中侵權人承擔責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適用的原則也還有過錯推定原則、無過錯原則等等,那么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您還有什么疑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隱私權可以治安拘留嗎
2021-02-14職業病具體是指什么
2020-12-29外貿出口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16在公共場合做愛構成犯罪嗎
2021-02-09合同內容要與發票內容一致嗎
2021-01-28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將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有效
2020-11-30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可以是公司嗎
2020-11-19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