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法律的規定什么是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1)法定監護人,(2)指定監護人,(3)遺囑監護人,(4)委托監護人。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二、監護人條件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半民事行為主體,若沒有監護人的保護,可能他們不能正常的生活,監護人的擔任需要履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健康等,故而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若有多個滿足條件的主體,由誰擔任可以協商確定。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離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2-04商標轉讓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8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事實婚姻財產分割原則有哪些
2021-01-02贍養費協議書
2020-11-16判決后質押股權如何執行
2020-11-20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11-24交通事故被起訴了該如何應訴
2020-12-10在公司受了傷前鑒定工傷了還是鑒定傷殘
2020-11-30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買人壽保險的意義有哪些,如何買人壽保險最劃算
2020-12-20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