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約自殺
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害,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二、致人自殺
即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一)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二)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三)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三、逼迫或誘騙他人自殺
即行為人希望自殺者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借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欲殺死自殺者的目的。如某人欲殺死妻子另覓新歡,則采取經常打罵、侮辱的方式使其產生自殺意圖,然后又將其鎖在小屋,不給吃喝,丟入繩索或尖刀,妻子想到這樣下去真是生不如死,便懸梁自盡。從表面上看,被害人的死亡是由于自己的自殺行為而導致,但實際上是行為人的逼迫或誘騙行為而致,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著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因此,對之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對于這種借助自殺者自身殺死自己的故意殺人行為,應當慎重對待,關鍵應注意查明行為人是否確實有刻意追求自殺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為在特定環境下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實施自殺的行為,兩者缺一,則就不宜認定為構成殺人罪。
四、教唆、幫助他人自殺
所謂教唆自殺,是指他人無自殺意圖,而通過刺激、挑撥、煽動、慫恿等教唆行為,引起他人產生自殺欲望,最終導致他人自殺身亡的后果的行為,幫助他人自殺,是指他人已有自殺意圖,應自殺者之邀而幫助其實施自殺行為,如提供自殺工具,或親自動手予以幫助,給自殺者系好懸梁繩索等而致人死亡等。從主觀上講,行為人有殺死他人的故意,如教唆者有希望他人死亡的直接故意,幫助者也明知會出現他人自殺身亡的結果而仍故意為之,符合故意殺人罪的主觀構成要件;從客觀上講,行為人具有與自殺者自殺行為結合而成共同致自殺者死亡的行為,如教唆者有教唆行為,幫助者有幫助行為,教唆、幫助行為與自殺人的自殺行為結合一起而成為他人死亡的共同原因,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因此,對教唆、幫助他人自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在教唆自殺、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就教唆自殺而言,在生與死之間自殺者有選擇生與死的自由,他完全可以不接受教唆;就幫助自殺而言,自殺者已無求生意志,只不過是借他人幫助來實現自己的自殺愿望,因此,對于教唆、幫助行為人雖然可以故意殺人罪定罪量刑,但應根據案情從寬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宜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應注意的是,如果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本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如何分級
2020-11-11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24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印發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外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等四個管理辦法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1-20人壽保險的除外責任
2021-02-22失能
2021-01-25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應當歸誰
2020-11-24二手房拆遷費怎么補
2020-11-28統一進行舊房改造,有補助嗎
2021-03-20拆遷有戶口沒平方能分房子嗎
2021-01-20在我國征地時遇到涉及村民自建住房的能否先拆后補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