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法律條款是什么
好意施惠法律條款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
二、好意施惠履行請求權
1、相對人無給付請求權。好意施惠關系并不是合同關系,無法律上的拘束力,當事人之間不產生債的關系,當然也就不發生給付請求權。如甲答應乙于某日順路搭乘其車去A地,乙不因此取得要求甲載其去A地的請求權。
2、好意施惠的施惠者不為履行或不為完全履行,對相對人所受損害,不負不完全給付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否應負侵權責任則應視具體情形由個案予以認定。
(1)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因其故意或過失侵害他方的權利,原則上仍應就其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過失應就個案進行合理認定。如讓親友搭乘順車,施惠人駕車違規發生車禍致搭車人受傷,仍應依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有觀點認為,好意施惠屬于“無償”,應于施惠人于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下負損害之責。王澤鑒先生認為:好意施惠關系,尤其是在搭便車的情形,好意施惠的施惠人原則上仍應就其“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惟過失應就個案合理認定之。對他人生命身體健康的注意義務,不能因其為好意施惠而為減輕,將其限于故意事重大過失。王先生的觀點值得贊同。
(2)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并未侵害他方權利,僅因其不履行或不為完全履行,致對方受“純粹經濟上損失”,如乙未依“約定”叫醒甲,致甲未能在A站下車,為此甲支出了額外費用,乙對甲支出的額外費用不承擔責任。
生活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些人好意的饋贈施惠的事件。需要明白的是好意的施惠其前提在于不損害他人的權利,同時不違反法律規定,在行為上面不存在過失等等。關于以上問題如果還存在疑惑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來解除自身的疑惑,或者是咨詢網站律師。
財產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在我國法律規定代購違法嗎
學生人身損害賠償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提前解散時怎么賠償員工
2021-01-21怎樣有效變更涉外離婚撫養權
2020-12-16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請求交通賠償需準備的材料
2021-01-03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人身故了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1-01-26投保車型與實駕車型不符,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7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撞了自家人能不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31村委會有權決定土地流轉的收益嗎
2020-12-13戶口已經轉出能否獲得林地補償呢
2021-02-12住改非和住宅拆遷哪個補償高
2020-12-26城中村拆遷,是按房屋實際面積補償還是按人均安置面積補償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