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害名譽權的賠償額度怎么確定?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賠償,除應考慮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外,還應當有適當的標準。
1、從侵害情節來考慮,侵害情節較重,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賠償。
2、從受害人的諒解程度考慮。如果責令加害人承擔非財產責任后,受害人能夠諒解,就說明受害人的精神創傷已經平復,可以不予以賠償。
3、從加害人認錯態度考慮。如果受害人諒解而加害人仍不認識錯誤,則不能因為受害人精神創傷的平復而對違法行為不予以制裁,仍應責令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二、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名譽權侵權的侵權行為人如果是經過被侵權人方告知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但是還不停止實施的,受害人一方在向人民法院起訴時就可以直接提供侵權方經催告而不停止實施的證據,法院在確定侵權責任時,可以酌情考慮該情節,進而做出更為公正的判決。
名譽權侵權訴訟期限是多久?
如何起訴他人侵害名譽權?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可以提出專利異議的理由
2020-11-09如何判斷商標侵權行為怎么認定
2021-01-29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多長時間
2021-01-15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1-01-24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一審和二審敗訴終審可能勝嗎
2020-12-15不服交通事故認定,能否提起訴訟
2020-12-29偽造銀行對賬單怎么量刑
2021-02-03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