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遷案例中,經常會遇到如知情子女回滬,或者讀書、工作等原因將戶口遷入拆遷房屋內,人并不在房屋內居住,即“空掛戶口”的情況。而一旦產生訴訟,空掛戶口的人到底能不能取得拆遷補償款?能夠取得多少拆遷補償款成為案件的審理焦點,法院一般會怎么判決呢?現簡要做一歸納、總結。因為篇幅所限,先簡要講公房內空掛戶口的補償問題。
1、公房拆遷時動遷組是和房屋的承租人簽訂拆遷協議,拆遷補償款支付給承租人,由承租人負責安置房屋的同住人。如果認定為同住人,則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則取得拆遷補償款(案例中一般承租人份額略多一些)。根據法律規定,同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本市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因為公房面積小,可能無法滿足遷入戶口人的居住,很多空掛戶口的人是在外面租房居住的,如果嚴格限定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可能過于嚴格,所以司法解釋又規定“在按拆遷公有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因家庭矛盾、居住困難等原因在外借房屋住,他處也未取得福利性房屋的也視為同住人”,而很多空掛戶口的人符合這一條件。法院在處理類似案件時判決結果也不一致,有的法院認定為同住人,判決給予較多的補償款,有的法院不認定為同住人。這要結合遷入戶口時是否經過承租人同意(有的案件中不是承租人同意,而是他人作為知青子女的監護人)、遷入戶口的原因和時間長短、對房屋的貢獻、是否確實居住困難、家庭矛盾突出無法共同居住、他處是否取得福利分房等因素綜合考慮。
2、2011年新的拆遷條例實施(俗稱“拆遷新政”),一般按照房屋面積(俗稱“數磚頭”)進行補償,如果不能被認定為同住人,法院一般會對有戶口的人進行酌定補償,而不同法院酌定補償款的金額也各不相同。法院往往考慮到拆遷地段(不同地段評估均價和評估單價不同)、戶口遷入的原因和時間長短、對房屋的貢獻、原被告的年齡和收入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
3、如果拆遷房屋面積小,人口多,符合居住困難戶條件,享受托底保障,則被核定在內的有戶口的人都能取得相應的補償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咨詢費用怎么收取
2021-02-23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31車輛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流程
2021-01-27公司不續簽合同是否有賠償
2020-11-28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老人死后農村股份誰繼承
2021-01-14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總公司變更資本金要提交書面報告嗎
2021-01-17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一般包括哪些
2020-12-30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