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公民的權利是比較多的,公民的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兩類,人身權利姓名權、名譽權、生命健康權等,公民的合法權利是不容許侵犯的。在實際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的事例時有發(fā)生,而關于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chǎn)權利等收到侵犯時,大家都知道應當報警,以維護自身權利,那么在生活當中,我們的名譽權受到侵犯時可以報警嗎?小編就此問題作簡單的介紹。
公民名譽權受到侵犯能不能報警?答案是可以的。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如果公民的名譽權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的。涉及相關法律條文如下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根據(jù)我國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用以下的方式來侵犯公民權利的,情節(jié)較輕的會被拘留五日以下,或者會被罰款五百元以下;對于情節(jié)較為嚴重的,會被拘留五日到十日,還可能被處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具體情形有:
1、行為人用寫恐嚇信或者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來威脅他人的人身安全的;
2、以公開的方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來誹謗他人的;
3、用捏造的事實來誣陷他人,目的是為了讓他人受到治安處罰或是刑事處罰;
4、以威脅、侮辱或是打擊報復證人的;
5、以發(fā)送恐嚇、侮辱或淫穢信息等,次數(shù)較多,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6、行為人有偷窺、偷拍、竊聽或是散布他人的隱私的。
第二,根據(jù)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故意捏造并且散布虛構的事實,該事實達到足以貶損他人人格以及破壞他人名譽的程度了的,并且情節(jié)嚴重的,構成誹謗罪。如果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又或者故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來損害他人的名譽的,造成了一定影響的,依照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如行為人果是在主觀上存在故意侵犯的,那就構成了誹謗罪,但是如果是過失的話就不構成該罪。
因此,關于侵犯名譽權與誹謗的界限還需讀者根據(jù)相關法律文獻去衡量辨別。在進行侵犯名譽權的認定之時,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畢竟每個人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因此對同一件事物的認定也有著不同的標準。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向海里傾倒廢棄物需要向哪些單位提出申請
2021-02-05有限公司章程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4小股東如何應對公司不分紅
2021-03-08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對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如何處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在實踐中的問題
2021-03-08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xié)議嗎
2021-02-21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在執(zhí)行協(xié)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責任認定書一出來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嗎
2021-03-05已經(jīng)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財產(chǎn)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經(jīng)濟補償金離職后發(fā)放嗎
2021-03-01企業(yè)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