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人可以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1、未成年人的父母。父母是子女最近的直系長輩親屬,且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管教的義務,所以,《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首先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這里所說的父母包括親生父母、養父母、無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即只要存在父母子女身份關系的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2)未成年人的兄、姐;(3)經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關系密切的且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民法通則》關于上述人員排列的順序,是擔任監護人的先后順序。即監護人首先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當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或無監護能力時,則由有監護能力的兄、姐擔任監護人;如果沒有兄、姐或兄姐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則由其他關系密切的親屬和朋友擔任。但是,其他親屬和朋友擔任監護人時,必須是他們自愿承擔監護職責,并且經過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同意。
3、無上述監護人時或上述監護人均無監護能力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此外,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可以用遺囑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指定上述人員中的某人或上述人員以外的某人擔任監護人,只要該項遺囑具有法律效力,這種指定就受法律保護。
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應當如何處理?
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提起訴訟,由法院裁決。對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令其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法院可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指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還應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首先肯定是由父母擔任,如果存在特殊情況再根據可以擔任監護人的先后順序進行確認,也可以根據未成年人父母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指定監護人。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2020年最新未成年人保護法
未成年人可提前接受法律援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社會撫養費征收步驟有哪些
2021-01-16商標使用許可期限屆滿后對庫存產品如何處理
2021-01-28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沒煙草證賣煙怎么處理
2021-03-21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人身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