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很注意自己的名譽,畢竟網絡越來越發達,不好的事情總是能傳的很快,名譽受損后總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或者是精神方面造成影響,那么什么樣的情況才算是名譽受損呢?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又有哪些?下面律霸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相關內容。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指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丑。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四)行為人有過錯。
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發生的,就是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過失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于發生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后果。
在通常情況下,利用侮辱、誹謗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譽權多是故意的,因為侵權人都是想以此來達到貶低他人人格,損害讓人名譽的目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還存在一種屬于“不明真相”的過失。例如上面所舉案例的中的第一例,當侵權人不符合實際的消息投書報社時,編輯由于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而信以為真,登報擴散了這種消息,也應認為是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只不過是一種過失行為。根據民法理論中的過錯責任原則,過失同樣應承擔民事責任。
都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所以一個人的名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生對你名譽受損的事情,但是你又不能完全的確定上面的四種情況是否都存在,請和我們律霸聯系吧,我們將為你分析你的事件,并為你提供法律幫助。
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如何確定名譽權糾紛的舉證責任
侵犯名譽權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上立案可以撤回嗎
2020-12-08財政部門應以什么為主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監管
2021-01-13非法集資股東有刑事責任嗎
2020-11-09包裝相似度多少算侵權
2020-12-08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二手房中介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3-20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
2021-02-20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