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是指對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的安全、生活照顧負有監管保護責任的人,法定監護人為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一般為其父母。那么其他法定監護人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其他法定監護人一般為子女父母去世后或是法定監護人存在爭議時,法院判定的或指定的監護人。
法定監護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的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定監護人包括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包括三種: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二是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三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等法人組織。擔任監護人的順序依血緣關系和組織關系的遠近而確定,順序在前者排斥順序在后者。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包括四種:一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二是其他近親屬如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三是關系密切的其它親屬、朋友。四是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當地的民政部門。確定監護人也依上列順序進行。擔任法定監護人應監護能力。認定監護人的監護能力主要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未成年人父母不在的,可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其監護人,或是其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擔任,但是必須經當地居民委員會或是村民委員會同意方可。作為監護人,要主動承擔監護人應盡的義務,對于不合格的監護人,可由法院剝奪其監護權利,改為其他監護人。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涉外撫養范圍包括什么
2021-01-29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交通事故私了后可不可以繼續要求賠償
2021-02-07離婚調解收取財產分割費嗎
2020-11-10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工費車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