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的孩子,其父母是第一監護人,要在生活中照顧孩子的人身安全,教育孩子。監護人的責任很大,一旦孩子和他人打架造成輕傷害的,監護人承擔連帶責任。作為孩子,也應該得到應有的監護。那么,年滿17歲怎么脫離監護人?下面我們跟隨小編了解下相關法律知識。
一、17歲怎么脫離監護人?
根據法律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無需監護人監護,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無需監護人監護,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二、哪些人可以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三、監護人的職責包括哪些?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
通過本文,小編告訴了大家年滿17歲怎么脫離監護人,如果年輕人靠自己勞動有獨立的收入,年滿17歲的,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旦脫離監護,發生打架斗毆事件,其要承擔法律責任。對于未滿18歲的,最好不要脫離監護,在父母的指導下學習生活。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司法鑒定要多久,司法鑒定程序是什么
2020-11-08疫情減租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07成立專利代理機構的條件
2020-11-16法律規定哪些財產不可作于抵押
2021-03-14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指定管轄的取證困難
2020-11-12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工程嚴重延期是否可以不履行合同
2021-03-09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