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曝出來的校園暴力,使得社會各界開始非常關注于學校在學生上學的期間并沒有承擔起很好的管理責任,因為家長都是覺得將孩子送到了學校以后,那么在校期間孩子的學習、生活問題等學校是應該擔負起監護的責任的,所以也就有人對在我國規定學生監護人是誰的這個問題非常疑惑。
一、在我國規定學生監護人是誰?
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學校與學生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法定監護人有哪幾種?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依照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
學生的監護人當然一般也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學校只是對在校的學生負有一定的管理的作用。當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了一些安全事故的話,當然根據不同的情況學校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關鍵的法律責任還是要由學生的監護人來承擔的,就拿校園暴力來說,施暴者的父母要對被打者的孩子進行各種賠償而不是學校。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居間合同的切實履行地
2020-11-19刑偵和經偵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07法律顧問費和代理費要分開收嗎
2020-12-19民事法律事實構成
2020-12-28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撫養費數額如何確定,撫養費包括哪些費用
2021-01-20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淺談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中的責任承擔
2020-11-12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為獲理賠編造虛假事實騙保險公司構成犯罪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