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儼然已經成為現在比較多發的一種“潮流病”,因為抑郁癥的患者大多不喜歡主動和其他人交流,并且多數的抑郁癥患者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但是如果長期和抑郁癥患者的人接觸的話就會發現,患有抑郁癥的人,其實有的時候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那么,在我國抑郁癥適合撫養小孩嗎?
一、在我國抑郁癥適合撫養小孩嗎?
有些情況比較嚴重的抑郁癥患者確實不適合孩子的健康成長。
雙方協議孩子撫養權歸屬,達不成一致意見,可以到法院起訴解決。原則是以孩子最大利益出發。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通知: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
3、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5、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6、在有利于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可予準許。
二、抑郁癥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1、情緒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回避人際交往,不愿交談,缺乏自信;感覺活得很累,力不從心;情緒抑郁、焦慮、容易激惹、悲觀等等。
2、軀體癥狀:常見的有頭痛、腰背痛及其它部位疼痛,嚴重失眠、早醒,消化不良,胸悶氣短,體重減輕、性欲下降,閉經、便秘,心血管癥狀等;
3、認知癥狀:患者通常較低的自我評價,往往輕視自己,總是感覺自己很沒用,沒有能力,感到內疚,嚴重時還會出現幻覺,感覺自己有嚴重的罪孽感,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
4、動機癥狀:患者做任何事是缺乏動力,說話聲音很低,行為動作慢,做任何事都沒興致,嚴重的患者會有自殺的想法,總是做出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
首先可以來大概的了解一下抑郁癥的相關臨床表現,因為抑郁癥在情緒方面存在焦慮,悲觀,甚至情節嚴重的有想要自殺的這種情況。很明顯的這種氛圍是根本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的,自己本身都照顧不好,又何以指望患有抑郁癥的人能夠撫養好小孩呢。
各地超生社會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如何處理
父母離婚子女由誰撫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覃濤律師,寧波高勝訴率、暢銷律師。浙江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全國律協會員,曾經任職法院,浙江中遠空運法律顧問。多年法律工作經驗,處理過眾多法律糾紛,為當事人挽回大量利益.覃律師法學素養深厚,精涉于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有著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在刑事辯護、民間借貸、經濟糾紛、婚姻繼承糾紛等方面尤其擅長,深得當事人好評。辦案過程中,覃律師堅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原則,堅持依法辦事,公正維權的執業理念,不放過任何一個案件細節.不遺漏任何一條法律規定.不放棄任何一項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深得當事人的認可和支持。覃律師提供各類法律咨詢,法律顧問服務。
怎樣確定合同履行地點不明確
2021-02-02食品召回管理辦法解讀
2021-02-26行政機關執法違法使用武器導致精神損害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3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圖書的著作權歸屬是怎樣確定的
2021-03-22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不同意撤訴怎么處理
2021-01-27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員工被無故辭退如何維權
2021-03-18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