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父母贈與如何認定?
案情簡介:張-明是蘇州一家外資企業的老總。他和妻子劉-娟過去是大學同學。畢業時,劉-娟看到上海的房價不斷上漲,就主張提前購房,于是,在還沒有結婚的前提下,張-明家里拿出10萬元贊助了全部首付款。由于當時感情融洽,張-明同時把劉-娟的名字也登記在了房產證上。三年來,房價已經翻了一倍。今年,由于張-明常年在外,劉-娟有了外遇,張-明憤怒之下提出離婚,但劉-娟提出應該分得一半房產,張-明則認為應該扣除當年自己支付的首付款,但由于當時劉-娟前去付款,付款憑證上是劉-娟的名字,房產證上也是兩個人的名字,因此沒有任何證據。
律師解讀:剛接到案例的時候我們有些一籌莫展,因為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兩個人的名字,而付款憑證上是劉-娟一個人的名字。如果誰主張-誰舉證我的當事人沒有任何證據。但后來事情有了轉機,由于看不慣女兒的行為,劉-娟父母主動寫了一份證明,證明當時房屋的首付款是張-明所付。于是法官提出,由劉-娟舉證當時這筆錢是共同出資,并指明其10萬元的出處。劉-娟無法舉證,案例最終得到了調解。
根據上海市高院的相關精神,如果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兩個人的名字,即使該房產是婚前所買,也可認為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候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進行處理。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因此應該將目前的房價扣除掉張-明的10萬元以后再進行分割。如果房產還有按揭貸款,則由受房人按照目前評估的房產價值,將贈與款、按揭款扣除之后,支付給另一方一半款項。
提醒:這種案例在目前非常普遍,要避免這種矛盾,有兩條途徑可供市民選擇。一是在結婚后,把夫妻雙方的名字均寫到房產證上,這樣房屋就是夫妻共同財產。萬一離婚,雙方可以平分房屋,包括平分房屋的增值收益。房產證上增加名字,雙方到交易中心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即可。另一條途徑是結婚前,雙方對房屋做個婚前個人財產公證,明確房屋歸某一方所有,因房屋發生的債務、收益與另一方無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親等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2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如何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15醉酒駕駛累犯怎么判
2021-03-21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