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了保護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應該為其設立監護人。那么,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怎么確定呢?律霸小編將為您介紹。
監護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設立保護人的一項法律制度。監護的設立,依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法定監護,二是指定監護。
1、法定監護
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2、指定監護
《民法通則》第17條第2款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由上可知,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申請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
相關問題:
設立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整理的關于精神病人怎么確定監護人的相關法律常識,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離婚后父母如何對孩子行使監護權?
怎樣變更監護權 ?
關于監護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益組織能否是商標權主體
2021-03-16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欠條修改是否還有法律效力
2020-11-08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協警開了罰單怎么辦
2020-12-22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內退職工是否屬于退休職工
2020-12-19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被保險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9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土地轉包后收益歸誰
2020-12-07安置房和商品房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0-12-30口頭約定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有效嗎
2020-12-20拆遷補償時,產權置換和貨幣補償選擇哪種更好
2020-11-21老家宅基地上的房子拆遷怎么繼承補償款
2021-02-05拆遷安置房辦產證要多少錢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