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繼承權放棄的方式
財產繼承權是公民重要的財產權益之一,放棄繼承權是繼承人對自己繼承的遺產行使支配權。因此,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以明示的方式而為之。繼承法第25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做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即默示的方式不發生放棄繼承權的法律效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意思表示,可以以口頭方式或書面方式向其他繼承人做出。但是他人主張繼承人用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的,須本人承認,或有其他充分證據證明。如果繼承人本人不承認,又沒有其他充分的證據證明繼承人表示過放棄繼承權,則不能認定繼承人放棄繼承。在訴訟中,繼承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表示放棄繼承。繼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要制作筆錄,由放棄繼承權的繼承人簽名。但不論以何種形式做出的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都必須是繼承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否則不能發生放棄繼承的效力。
二 繼承權放棄后是否還能恢復
放棄繼承是一種單方的法律行為,不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放棄繼承權又后悔的,是否還能恢復繼承權?我國《繼承法》第25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之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由此可見,繼承權是繼承人依法享有的一項民事權利,繼承人有權根據自己的意愿作出接受或放棄繼承的選擇。
放棄繼承是一種單方的法律行為,不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由于放棄繼承意味著繼承人不能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同時也意味著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交納的稅款、債務不負償還責任,因此,放棄繼承與繼承人的利益密切相關,所以《繼承法》對放棄繼承的有效條件作明確的規定:
1、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作出。
2、繼承人放棄繼承權,必須以明示的方式表示出來,不可以用默示的方式。一般情況下,應當以局面形式向其他繼承人表示,如果用口頭方式表示的,本人承認,或有其他充分證據證明的,也應當認定有效。
3、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繼承人親自作出。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繼承人放棄繼承權。
4、放棄繼承必須是繼承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如果有采取欺騙、威脅或脅迫等強制手段,讓繼承人違背真實意愿而作出的放棄繼承表示,這種放棄是無效的。
5、放棄繼承的效力應從繼承開始計算。也就是說,如果繼承人放棄繼承權,那他從繼承一開始就沒有了繼承權。
放棄繼承權的表示作出后,得到其他繼承人的認可即成立。一般情況下,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又反悔的,一般是不予承認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0條規定:“遺產處理正在進行或在訴訟進行中,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提出的具體理由,決定是否承認。遺產處理后,繼承公款放棄繼承后悔的,不予承認。”
由此可見,繼承人如果想重新取得繼承權,在其他繼承人有異議的情況下,必須由人民法院來決定是否可以恢復繼承權。人民法院會根據放棄繼承權的繼承人提出的恢復理由重新進行認定,非經法院認定程序,繼承人不能自行恢復。而且,恢復繼承權的意思表示必須在遺產處理之前提出,如果遺產已經分割處理完畢,成為各繼承人的個人財產,法律明確規定是不予承認的。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繼承制度保障了繼承人的繼承權不受侵害的同時,也給予繼承人選擇的自由。由于放棄繼承權是繼承人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一種處分行為,會引起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放棄繼承權的時候,應謹慎考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駕撞死人判刑嗎
2021-01-19被騙1000元可以立案嗎
2020-11-30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能贈與嗎
2020-11-28公司法董事會決議表決經過幾人同意
2020-11-25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保釋出來了還用坐牢嗎
2020-12-31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關于建筑糾紛工程量鑒定的規定
2020-11-14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企業停產放假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02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機動車理賠要注意什么
2021-01-0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合理性如何認定
2020-12-03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什么是商業代理?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