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的監護類型有幾種
國家的法律規定,監護人分為3種:
①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遺囑中指定者,稱指定監護人。
②由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依一定順序充任者,稱法定監護人。
③由監護機關或法院選定者,稱選定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擔任監護人;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后,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對于沒有上述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監護人應由下列人員擔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親屬。
⑤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
沒有上述監護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可由有關行政機關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二、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為了防止監護人利用監護關系侵害被監護人的權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監護人不得接受被監護人的財產。有的國家在法律上還特設監護監督人,以保證監護人依法履行其職責,在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利害有沖突時保護后者的權益,并設有監護法院等專門機構。
這類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員的監護人可以由父母、親屬、配偶、成年子女、朋友或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委會擔任監護人。如這類人員的家屬或其他人員對監護權有異議的、可以訴訟到當地的人民法院,重新審理監護權的歸屬。
委托監護人協議書應怎么寫?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撤銷監護權的條件具體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后股東可以收回出資嗎
2021-02-16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罰款力度是怎樣的
2021-02-27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民工蝸居討薪方法有用嗎,農民工還可以如何合法討薪
2021-02-26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