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閱讀:離婚析產 ???? ? 子女撫養權 ? ? ?? 非婚生子女撫養權 ? ??? ? 婚前房產 ? ??? ? 變更撫養權? ?? ? 夫妻感情破裂
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后,遺產繼承開始。那是不是被繼承人死亡后,就到了遺產分割的時間呢?其實不是這樣的,生活中,繼承開始后,繼承人幾十年沒有分割遺產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遺產分割的程序是怎樣的,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做想詳細解答。
一、遺產分割的時間怎么確定
按照繼承法的規定,被繼承人死亡之時,即是繼承的開始時間;但繼承人在什么時間內分割遺產,繼承法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繼承開始后,依據遺產分割自由原則,應由所有繼承人經協商取得一致并確定分割遺產的時間。
如果共同繼承人對于遺產分割的時間不能達成協議,可以請求基層組織(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所在單位等)予以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另外,共同繼承人中的任何人在繼承開始后,都有隨時請求分割遺產的權利,并在請求不被接受或者認為遺產分割顯失公允時,有權要求基層組織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遺產的分割時間,或者徑直做出分割遺產的判決。
如果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均未表示放棄繼承,且未進行遺產分割,則各繼承人對遺產處于共同共有狀態,即使經過了20年,這種共同共有狀態也不會改變。所以,雖然此時不能提起遺產分割之訴,但繼承人可以以共有人的身份向法院提出析產之訴。
二、遺產分割的程序是怎樣的
(一)析產
析產,是指將共有財產中屬于個人的份額分割出來。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二)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
1、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2、債務清償原則
(1)限定清償原則
(2)繼承人分擔債務原則
(3)執行遺贈不影響債務清償
《繼承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4)遺產已被分割后,債務仍應當清償
(5)債務不得影響預留的份額
《繼承法》第十九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的遺產份額,不得因債務清償受到影響。
(三)遺產的分割
(1)遺產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
(2)保護其他人合法權益。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出生時就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四)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的處理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實踐中,只有實際分割了遺產,或者繼承人已經辦理了相關過戶手續,繼承才算完成。但是在確定遺產繼承份額,分割遺產的過程中,繼承人之間發生糾紛的情況非常多。上述就是對“遺產分割的時間”的講解,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浙江律師。
遺產分割的順序是怎樣的
遺產有幾種分割方式
不適合分割的遺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有拒不履行嗎
2021-01-01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國家賠償是指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去申請國家賠償
2021-01-09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什么時候產生滯納金,滯納金怎么計算
2021-03-22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申請強制執行如何銷案
2021-01-16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保險合同約定不明 超規用藥全額理賠
2021-03-01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