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權是公民的一種權利,是劃分公民身份的基礎權利。而立法解釋是立法機關即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所作的解釋。最近關于姓名權新出了一個立法解釋。那么,這條立法解釋是怎樣的呢?律霸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供您閱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為使人民法院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請求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的規定作法律解釋,明確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如何適用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上述規定的含義,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屬于民事活動,既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愿和實際做法。同時,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基于此,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現予公告。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姓名權立法全文,此次立法解釋是根據最高院請求而作出的。規定了公民享有姓名權,行使姓名權時要尊重公序良俗。公民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取父母之外的第三姓。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隨時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姓名權有哪些內容
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
侵害姓名權怎么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的性質是怎樣的
2021-03-19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權
2021-03-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交通事故定責后可以申訴嗎
2020-12-06對強制執行費用不服的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5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保險代理人的代理權是如何產生的
2021-02-03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