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前財產不會因為婚姻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也廢除了高法以前公布的與現行法律相沖突的相關司法解釋。
過去司法解釋規定,對于一方婚前所有的財產,如雙方共同生活達到一定期限的,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而按現行法律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如無特別約定,仍歸一方所有。在這一點上,將自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有關規定與婚姻法保持了一致。
2、對共同財產進行重大處分時夫妻雙方應協商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對共同財產進行重大處分時,夫妻雙方應協商一致。
將于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對于夫妻共同財產雙方均有權進行處分。因日常生活需要而作出處分決定的,任何一方的決定即當然地代表雙方的共同意思表示。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對共同財產進行重大處分時,雙方應協商一致。這個司法解釋還規定,如果對方有理由相信夫或妻的表示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者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這一規定有利于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利。
3、當事人的近親屬可以申請宣告婚姻無效
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無效婚姻制度和可撤銷婚姻制度,原則規定了無效婚姻的情形。那么,哪些人可以請求宣告婚姻無效或撤銷婚姻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釋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
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齡的。
將自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有權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和請求撤銷婚姻的權利主體分別作了具體規定,即: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當事人及其近親屬和基層組織都可以提出;以其他理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只能由當事人及其近親屬提出。
4、司法解釋對雙方未補辦結婚登記而起訴離婚作出規定
修改后的婚姻法規定未辦理結婚登記的男女應當補辦結婚登記,但對于未補辦結婚登記而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如何處理,未作明確規定。
將自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對此作出了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對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司法解釋規定,對不屬于事實婚姻的,視具體情況分別予以處理。如男女雙方未登記而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的,告知其應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如果補辦,即從雙方均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認可其夫妻關系并按離婚訴訟處理;不補辦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這與以往對未經登記的情況除事實婚姻外,一律按解除非法同居關系處理的做法有所不同。
5、離婚后無住處屬生活困難應給予適當幫助
修改后的婚姻法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在界定“一方生活困難”時規定,一方離婚后沒有住處的,屬于生活困難。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指出,“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的基本生活水平。一方可用個人財產中的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也可以是房屋的所有權。
6、無過錯方離婚超過一年將喪失索賠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如果無過錯方在離婚一年后才向原配偶提出損害賠償請求,那么這項請求將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明確規定,在程序上,若提出離婚的為無過錯方,則損害賠償請求必須與離婚的訴訟同時提出,否則即視為其對權利的放棄。在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中,可以就此問題在離婚后一年內單獨提出,也可以在應訴離婚之際一并提出。如果無過錯方在離婚訴訟案件進入到二審程序時才提出該項請求的,審判人員應當先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此問題在離婚后一年內另行起訴。
7、婚姻法修改前離異的父母可起訴爭取子女探望權
探望權是修改后的婚姻法新增加的內容。那么在婚姻法修改前經判決離婚的雙方,是否有權利探望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子女?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離婚判決中未涉及探望權的,當事人可就此單獨提起訴訟,法院應予受理。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還規定,當行使探望權出現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時,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中止探望權的行使;待中止情形消失后,再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雙方當事人恢復探望權的行使。
8、離婚時無過錯方不能向“第三者”索賠
如果夫妻雙方因為“第三者”插足導致離婚,無過錯方只能向自己的配偶索賠,而不能向“第三者”提出損害賠償請求。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天公布的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的。
新的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因一方有過錯并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對當事人如何行使這一請求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規定,首先這項請求只能由無過錯方向自己的合法配偶提出,不得向婚姻關系以外的其他人提出。其次,必須是因為是對方的過錯導致離婚的。如果不提出離婚請求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準離婚的,便無權提出此類損害賠償請求或其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據介紹,自新修訂的婚姻法實施以來,各地法院對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理解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有些人認為這條規定可以適用控告“第三者”,或把配偶和“第三者”一起作為被告。根據立法本意,這些理解都不是正確的。
9、司法解釋對家庭暴力作出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明確規定,婚姻法中所稱的“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現行婚姻法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同居”不等于婚外戀
新婚姻法中的“同居”曾被許多人誤解,將重婚、婚外戀納入此范疇。這次司法解釋給予了明確規定:“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有配偶與他人同居”不同于重婚和婚外戀。重婚是犯罪行為,指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同居應是以婚姻名義的,應受刑法制約。違反紀律、道德界限,搞婚外戀、通奸則屬于紀律和道德譴責范疇。判斷是否為“有配偶與他人同居”就要看雙方關系在時間上的持續性、關系的穩定性和是否居住生活等方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簽勞動合同辭職
2021-01-03二房東可以開房屋租賃發票嗎
2021-01-16職業病賠償程序是什么
2020-11-11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021-02-07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對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有什么規定
2021-03-13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分紅險幫您巧理財
2021-02-19城市居民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2-03土地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自動解除嗎
2020-12-15沒有聽證直接征地,我們該怎么辦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