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一般指無灌溉設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種植旱生農作物的耕地,包括沒有灌溉設施,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具體的旱地征收范圍,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制定文件確定。
什么是征收
概念特征
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權限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并依法給予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為。
土地征收是2004年《憲法》修正后的新詞匯。一些文件、報告時常混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兩個概念,主要原因是實踐中人們還存有模糊認識,認為二者沒有實質區別,只是表述不同。實際上,二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共同之處在于,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經過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給予補償。不同之處在于,征收的法律后果是土地所有權的改變,土地所有權由農民集體所有變為國家所有;征用的法律后果只是使用權的改變,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農民集體,征用條件結束需將土地交還給農民集體。簡言之,涉及土地所有權改變的,是征收;不涉及所有權改變的,是征用。
土地征收制度
我國實行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的基本制度,《憲法》第10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補償。”[1]從根本大法的高度對土地征收制度進行了確立。相應地,《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物權法》均對相關制度進行了細節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定,構建起了我國土地征收制度。
法律特征
從征收的內涵可見其法律特征:首先,土地征收具有法定性,根據行政合法性原則,必須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其次,土地征收具有強制性,征收是國家強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權的行為,并不以取得征得被征地人的同意為必要條件;再次,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即土地征收必須符合公共利益。
(一)國家建設征收土地的主體必須是國家,具體來講就是國家授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使征收權,土地征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明顯的行政強制性;
(二)土地征收的目的和前提是為了國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以土地補償為必備條件;
(三)征收標的只能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旱地一般指無灌溉設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種植旱生農作物的耕地,包括沒有灌溉設施,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具體的旱地征收范圍,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制定文件確定。如果你有其他問題,可以向我們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遇到工傷事故現場如何處理
2021-03-14先離婚后告重婚可以嗎
2020-12-17已被抵押的房產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多少周歲勞動者依法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
2020-12-06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14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拒收事故認定書怎么處理
2021-01-14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超過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應不應該理賠
2020-12-25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