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是否需要交稅?
解除合同經濟補償金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繳納計算原則: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57號)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即:
1、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3、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
4、個人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5、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綜上所述,解除勞動合同獲得的賠償金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所需交稅的多少則是依據所獲得的勞動補償金來決定的。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將個人所該交稅完成后,勞動者再次上崗從業是不需要再次交稅的。勞動補償金所交稅務全由國家作為相應的開支。
?
從價計稅情況下印花稅的計稅依據是什么
專利轉讓個人所得稅的計稅方法是什么
企業房產稅計稅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板不出工傷認定證明也沒買社保怎么辦
2020-12-06外貿公司注冊流程有哪些
2020-12-02眾籌和非法集資的區別
2021-02-27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婚姻關系如何順利解除
2020-11-12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被告如何申請房屋保全
2021-01-21要向被裁掉的員工支付補償金嗎
2020-11-19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撞死人車有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