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第24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自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負責破產財產的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清算組可以依法進行必要的民事活動。
清算組成員由人民法院從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部門等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員中指定。清算組可以聘任必要的工作人員。”
這是破產法對清算組制度的基本規定。我國破產立法將破產管理人稱之為清算組,這本身就是一個失誤,因為在法律范疇中,“人”具有“主體”的含義,而“組”則不具有這種含義。清算組制度包括清算組的組成、職能、地位等一系列內容,限于篇幅,本文僅就清算組的組成(實際應為破產管理人的選任)及相關問題的立法失誤與糾正進行研討。
一、立法失誤的表現
我國現行《破產法》的失誤主要表現在:
(一)清算組的組成方式與當前政治體制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按照我國《破產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清算組由“人民法院、同級人民政府從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工商行政管理、計委、審計、稅務、物價、勞動、人事等部門和專業人員中用公函指定組成”[1]。清算組這種組成方式儼然是政府聯合辦公。在改革開放初期,破產是一種“新生事物”,由政府各部門出面解決,以示慎重,尚可理解。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健全,破產將是市場經濟機制運行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有資料顯示,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在此情況下,再由政府各部門選派人員組成清算組“聯合辦公”,勢必會有大批的政府工作人員長期在人民法院工作。在清算組工作的政府人員的編制、經費等實際問題,不僅給政府部門增加了負擔,更重要的是與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方向發生沖突,與政府精減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要求明顯相悖。破產法規定由政府各有關部門派員共同組成清算組,對破產財產進行清算分配,實質是由政府對破產財產的管理和分配,這與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方式的改革方向不協調。對破產財產的分配,實質上是經濟資源的再分配。政府對經濟的管理職能由直接干預轉向間接調控,對破產財產的分配也就不應再直接參與。十幾年前破產立法設計的清算組的組成方式已與我國正在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不相符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補償糾紛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03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9權錢壞軍婚 案發進牢獄
2021-02-16公安警察能否與外國人結婚,其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基本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合同形式的概念
2021-01-13什么是繼承法?
2021-01-14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