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損害賠償之理論與實踐演進
對于精神損害是否賠償,在理論上經歷了從否定到肯定的發展過程。國外否定說的理論根據是:(1)精神損害是無形的和非金錢性的,這種損害不應當轉換成一種金錢術語,對悲傷、疼痛、折磨和喪親之痛等精神損害進行賠償,是人類感情的商業化,玷污了自然人受害者與社會;〔2〕(2)損害賠償制度的目的在于消除損害,使權利恢復到損害前的狀況,而身體上的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等不能用金錢恢復或消除;〔3〕(3)人格是高尚的,人的生命、身體不是商品,不能用金錢評價,否則就等于將人視為商品,從而降低人的價值。如果將非財產利益與財產利益視為同一,并對精神損害進行金錢賠償是違反國民感情的。〔4〕(4)精神損害無法計量,如進行賠償,會給法官以很大的自由裁量權。〔5〕我國傳統的民法學者否定精神損害賠償的理由有目的論和無法補償論。目的論認為,否定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是與資產階級的精神損害賠償劃清界線,“只有資產階級才認為感情上的痛苦是可以用金錢醫治的,可以象商品那樣換取貨幣。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人的生命健康不能用金錢估價,所以對人身的侵害只能在引起財產上的損失時,行為人才負責任。”“資產階級對人身侵害所造成的生理上、精神上的痛苦,認為可以用金錢補償,可以象商品一樣換取貨幣,而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認為社會上最寶貴的財富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是不能用金錢來估價的。”無法補償說認為“對人身造成的損害(傷、殘、死)是無法補償的更不能用金錢賠償”,〔6〕因而與人身傷害相隨的精神損害也是無法補償的,不能用金錢賠償。
國外肯定精神損害賠償的理論根據是:精神損害是一種真實的損害,拒絕賠償將導致對受害人困苦的明顯的法律與社會冷漠,精神受到傷害的人會持續性地感到社會和法律是極端殘忍的:在一個經濟的社會里,金錢是一種具有很高的價值判斷標準,被廣泛用來衡量和確定有形和無形財產的價值,如果一個社會承諾保護人的身心健康的義務,則必須對精神損害給予賠償;賠償可以恢復受害人的自身的價值感并消除其被殘忍對待的感覺;〔7〕雖然金錢不能完全彌補受侵害的精神利益,但可以使受害人在其他方面得到的精神享受,在此情況下,金錢是是民法唯一可以采用的使受害人得到滿足的方法;〔8〕精神損害賠償是以改變人所處的生物內環境為主要目的,促使內環境向好的方向發展,幫助受害人消除因侵權行為所受的消極影響,盡快恢復身心上的健康。〔9〕精神損害賠償具有補償與懲罰雙重功能,在受害人傷亡的情況下,確認精神損害賠償實際上是對受害人進行補償,損害不涉及人的生命或身體時,則具有懲罰性。〔10〕
在19世紀末,雖然德國民法理論界的否定主義觀點因德國反對精神損害賠償的國民感情占支配地位而大量存在,但肯定主義為主流。〔11〕肯定主義不僅成為德國民法典確認人身傷亡之精神損害賠償的基礎,而且對其他國家的理論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形成肯定主義的多種學說,〔12〕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為現代各國侵權行為法理論與實踐所普遍接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權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1-03-01公司有債務可以向外融資嗎
2021-02-04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2-13農村民房房照丟失了怎么辦
2020-12-17贍養人應當如何贍養老人
2021-03-12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回購房
2020-11-12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試用期離職提前七天通知違法嗎
2021-03-01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對被保險人是否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存在爭議引發保險糾紛怎么辦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