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要: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如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人民法院是不予受理的。而單純的民事訴訟損害賠償案件中,原告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人民法院不僅要受理,而且在符合民事法律規定時,還要支持原告人的訴訟請求。這種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對精神損害不同處理結果,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從精神損害賠償的價值和功能來看,精神損害賠償符合我國憲法規定的保護我國公民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精神,體現了有損害就有救濟的法治原則,并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而且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撫慰、補償、處罰和教育的功能,已成為我國一項民事法律制度。我國從憲法、民法通則到最高院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及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確認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且我國刑法第36條和第37條的法條用語并沒有明確排除精神損害賠償,但是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關于刑事訴訟法相關司法解釋卻排除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對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用程序法否認實體法的效力,顯然是不正確的。刑事方面的司法解釋并不具有優先于刑事司法解釋的效力,而且從后法優于前法來看,人身損害賠償的解釋要優于兩個刑事司法解釋,再者,精神損害賠償已成為民事法律制度,我國最高院刑訴法的解釋第100條規定,附帶民事訴訟要適用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故刑法不具有排拆民事法律適用的效力。否則,就會導致司法的不公。所以,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請求是正當的,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以下正文: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請求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是不予受理的。其法律依據來源于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11日對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下文簡稱《精神損害賠償批復》)①。而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不僅要受理(除單獨提起外),在符合相關民事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還要予以支持。其法律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精神損害賠償解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②(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這種在刑事、民事訴訟中不同處理方式,對被害人或者是受害人而言,其精神利益在遭受損害后,就可能得到不等同的司法保護。刑事案件被害人在附帶民事訴訟中如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如刑事案件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人民法院雖然受理,但可能因與刑事部分審判的脫離,被告人也可能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拒不賠償,將導致被害人的損失無法得到彌補,就是說,如果刑事部分與民事部分分案審理,不僅訴訟不經濟,而且存在著被害人損失得不到補償的風險,社會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又不利于當事人息訴止爭。所以,在刑事和民事訴訟中對精神損害賠償的不同規定,會使人們產生對現行司法實踐和法律規定不公正的負面效應,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創建。因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關于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不予受理的規定,成為許多刑事案件被害人的詬病,也成為法學界及司法實踐部門關注的焦點。一、精神損害賠償的法理定位就是從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價值和功能來分析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應予法律支持的合理性。通說認為,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者死者近親屬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等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可見通說是從精神損害賠償是對被害人物質彌補的民事法律制度的角度來定位的。而且在三個方面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即人格利益受損、身份利益受損、精神遭受痛苦。既然是一項民事法律制度,只要被(受)害人在這三個方面遭受損害均可以提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請求,那么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有沒有對這項制度予以確認?就是說這項民事法律制度有沒有法律依據。在理論和實踐中,通說都將民法通則第120條作為精神損害賠償的立法依據。但該條只對姓名、肖像、名譽和榮譽四項人格權的損害作出了賠償規定,而對身份權的損害及其他方面人格權或者精神遭受的損害并未作出賠償規定。隨著損害賠償案件的增多,公民權利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過于簡單的民法通則第120的規定,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且又對此條款出現了理解上分歧,影響了司法的公正性。所以,最高院《精神損害賠償解釋》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兩個司法解釋的出臺,確立了我國精神損害賠償民事法律制度,豐富、完善了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內容,從而使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確實做到了有法可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要約,什么是要約邀請?
2020-11-08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交通事故索賠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9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未到期的勞動合同能否解除
2021-01-17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駕駛沒保險的車出事故怎么辦
2021-02-15保險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二
2020-12-11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撞死流浪漢 保險公司可不理賠第三方責任險?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