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也是均衡精神損害與賠償數額時應考慮的因素。但是我國的立法還不甚完善,司法解釋(法釋[2001]7號)也未能詳盡地明確,在司法實踐中對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適用極其不統一。一些典型案件和事例生動說明了精神損害賠償金的適用現狀:當事人動輒提出數十萬、數百萬乃至上千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但是法院最終的認定可能是數百元、數千元或數萬元。有的高級法院制定了數百元至數千元的賠償額指導標準;有的卻制定了下限為數萬元的賠償額指導標準。更有趣的是,在一個女大學生被超級市場非法搜身的案件中,一審法院判決賠償精神損失20萬元,而二審法院改判賠償精神損失1萬元。在同一城市兩審法院對同一案件作出如此差別的賠償判決,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精神損害的賠償金問題。對于此,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加以考慮確定賠償數額:
1.致害人認定標準。即從致害人的角度來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額。所要考慮的是致害人的侵權原因、主觀動機、過錯程度,侵權的具體情節包括侵權的手段、行為方式、侵權的場合和次數、持續時間,致害人的認識態度以及對恢復受害人的權益的態度,致害人的獲利情況,致害人的經濟狀況和承受能力等各種因素。
2.受害人認定標準。即從受害人的角度來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所要考慮的是受害人的身份、社會地位、知名度、性別、年齡、職業情況、家庭狀況、經濟能力等各種因素。
客觀認定標準。即從社會的角度來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所要考慮的是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等。
而在此點的使用上法官的自由裁量就具有了很重要的分量。自由裁量權是一種權力,是法官的職業所固有的能在多種合法選擇中自由地選擇其一的權力。自由裁量多體現在法律適用中,就像法律對法官說:“我已將法律規范的內容明確到這一點,從這一點開始,就是你法官的責任去確定法律規范的內容,我作為法律體系,已不能再告訴你應該選擇什么結論了。”自由裁量存在于法律準許的范圍內。由于精神損害的無形性及賠償數額量化的復雜性,增加了法官自由裁量的難度。所以增強和強化法官的自身素質非常有必要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房是小產權房嗎
2021-02-26雇傭關系工傷賠償起訴狀
2021-01-29法律咨詢合同需要交印花稅嗎
2021-03-22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什么是物權法定準則是什么
2020-12-07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審理過程中發現案由錯誤怎么辦
2021-02-15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弱體
2021-03-1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承包地補償糾紛該怎么解決呢
2021-01-29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商鋪拆遷,拆遷補償協議應該跟誰簽訂
2021-02-07小區拆遷怎么賠償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