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侵權與傳統侵權的區別
1、侵權行為難以認定
任何侵權行為的認定都必須有事實依據即證據。但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論網絡侵權卻使得網絡上的證據失去原始性。網絡中存在的數字化信息都是由0和1所代表的物理狀態組成的離散信號,不存在連續性,對其所作的修改和刪除難以發現和鑒別,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變性,因此網絡中信息的證據能力令人懷疑。另外,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63條明確規定了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七類證據,本著證據法定主義原則,如果當事人提出的證據不在法定類型的范圍內,則難以產生證據效力。因此,對網絡侵權行為的認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計算機領域的證據資源,可能因無法歸入法定證據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確而無法釋放其應有的效能。
2、侵權主體復雜隱密
網絡服務提供者是網絡環境下所特有的主體,網絡的運行離不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參與,因此網絡服務提供者往往會卷入大量的網上侵權糾紛中。而且在網上人們可以自由使用根據自己愛好所起的名字甚至匿名,這就給實踐中侵權人的認定帶來了技術上的難題。
3、侵權后果域寬速快
網絡在全球范圍的覆蓋,突破了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的地理限制,模糊了領土和國家的界限,溝通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網絡的交互性和實時性使網上信息的傳播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想見,網上侵權行為的后果會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權利人卻無可奈何。
4、司法管轄不好定位
侵權行為適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權行為地法是各國法院的普遍作法。但是,因特網將全球的計算機及其網絡連為一體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網絡空間,同一侵權行為往往同幾個地點相聯系,物理位置在網絡空間中的意義微乎其微,從而使傳統管轄權的基礎在網絡空間中發生了動搖。因此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案件,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管轄依據。
5、自我救濟無能為力
網絡的誕生引發了社會各個生存領域的深刻革命,煥發出不可估量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對人類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網絡也成為一些人實施違法行為的有利工具。侵權行為人利用其網絡技術的優勢與法律的滯后性弱點在網絡中任意胡為,侵害他人的權益,受害人則常因沒有法律依據或者找不到侵權人及證據而無能為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終止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03告政府時提供假材料給法院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0行政機關妨礙行政訴訟進行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2-22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公司倒閉員工如何證明工齡
2021-03-05人身權屬于侵權責任范圍嗎
2020-12-07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設計合同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2021-02-25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關于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