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律:
《民法通則》第十三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附: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于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并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后的程序
2021-03-19有效的刑事辯護
2021-03-24婚外情第三者違法嗎
2020-11-21董事局和董事會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掛牌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18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有沒有效
2021-02-25勞動案標的小是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0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