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一審的錯誤就在于錯將產品責任糾紛定為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并錯誤運用了歸責原則,以過錯原則確定生產者、銷售者的責任,導致了錯誤的裁判。案由對于訴訟來說,猶如指針,為法官尋法指明方向,錯誤的案由作錯誤的引導,很可能就會導致錯案,故在司法實踐中應遵守有關規定,正確認定案由。
根據《民法通則》第122條、《產品質量法》第43條的相關規定,因產品缺陷(《產品質量法》稱為“缺陷”,《民法通則》稱為“不合格”)導致人身傷害的,應屬于民法侵權行為法的范疇,案由應屬于侵權糾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規定,此類侵權糾紛屬于特殊侵權糾紛項下的產品責任糾紛。
因產品責任糾紛屬民法侵權行為法的范疇,并且是特殊的侵權行為,故《民法通則》第122條、《產品質量法》第43條規定,產品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也有認為是嚴格責任原則),不考慮生產者、銷售者的過錯問題,生產者、銷售者不能以自己沒有過錯來免責。受害人只要證明產品存在缺陷、受有損害、產品缺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就完成了舉證責任,除非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能證明法定的免責條件成立或者證明產品不存在缺陷,否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就應承擔責任。
2.生產者、銷售者的責任劃分
根據《民法通則》第122條的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此處,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是并列的,受害人可以要求二者共同承擔責任。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3條的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于產品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生產者追償。屬于產品銷售者責任的,產品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該條規定了受害人可以要求生產者賠償的權利,也可以要求銷售者賠償的權利。但本案中受害人同時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應當如何處理,有不同意見。
有人認為,產品侵權責任的責任形式,是不真正連帶責任。這就是:第一,在缺陷產品致人損害之后,受害人同時產生了兩個損害賠償請求權,一個是針對產品銷售商的,一個是針對產品制造商的;第二,這兩個損害賠償請求權,受害人只能根據自己的利益選擇其中一個請求權行使,選擇了一個請求權之后,另外一個請求權消滅。第三,損害賠償責任的最終承受者,應當由造成缺陷的責任人承擔,如果缺陷是由制造者造成的,由制造者承擔責任,如果缺陷是由銷售者造成的,則由銷售者承擔;如果銷售者應受害人的請求權而承擔了侵權責任,而缺陷不是由其造成的,而是由制造者造成的,則銷售者承擔了賠償責任之后,對缺陷制造者即產品制造者享有追償權,可以請求制造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見楊立新:《黑心奶粉對“大頭娃娃”的侵權責任――析制造缺陷的產品侵權責任》)。我們認為,《產品質量法》的立法目的是為最大限度地保障作為弱勢群體的受害人,受害人同時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的,應判決生產者、銷售者共同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填補其損害,體現現代民法的人文關懷。二審判決的錯誤之處就在于沒有判決銷售者承擔責任。
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責任后,根據法律的規定,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承擔責任后,可以向銷售者追償。生產者、銷售者內部如何承擔責任、如何追償是其內部關系的問題,不應因此影響其對受害人的責任承擔問題。在生產者與銷售者的內部關系上,銷售者承擔責任的前提是以其有過錯為前提的,即最終來說銷售者承擔的是過錯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直行與左拐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16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什么是贍養
2021-03-01什么叫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0-12-22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警惕四誤區
2020-11-15保險問答:孕婦能不能投保?
2020-12-13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人是什么
2021-02-25集體所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