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空拋物行為是否物件致人傷害
將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當作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來處理,是一些法院處理時的基本思路。筆者認為,高空拋物行為是責任主體即行為人可能無法查明,而物件致人傷害行為責任主體即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簡言之,前者是人侵權,后者是物侵權。
(二)高空拋物行為中樓內住戶是否應承擔替代責任
替代責任是指基于特定關系,一方對另一方的侵權行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高空拋物可否理解為樓內其他住戶替真正侵權人承擔責任,取得追索權,等侵權人確定后向其追索?筆者認為不妥,第一,替代責任多基于一定身份而產生,如雇傭、監護等,住在一個樓內并不能構成身份關系;第二,替代責任加重了替代義務人負擔,應由法律嚴格規定方可適用,而從現行法來看,于法無據。
(三)高空拋物行為是否共同危險行為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行為人都實施了行為,但無法辨別究竟是誰的行為造成了受害人的損失,屬于因果關系的推定問題。
高空拋物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的區別顯而易見:后者是二人以上共同侵權,而前者為一人侵權。
吊詭的是,有學者提出:將共同危險行為分為顯形與隱蔽的,前者是典型的危險行為,后一種是隱蔽的危險行為,由于住在高樓上本就處于危險的條件提供階段,在此情境下從危險的高樓上向下拋物,更為隱蔽,更具危險性,因此如把高空拋物稱為隱蔽的危險行為就比較好解釋了。
對此觀點,筆者認為有以下不妥:首先,共同危險是因果關系推定問題,而高空拋物屬侵權人推定的范疇;其次,從責任承擔上看,實務界即使作肯定判決也是確定為按份責任之債,而共同危險為連帶責任之債;最后,共同危險立法目的是為了在確定危險人范圍的前提下保護被侵害人的弱者利益,共同危險人因共同的行為才被嚴格劃定為一個范疇,如不依靠共同的行為而僅僅依空間相聯就將所有住戶劃定為一個范疇,似有古代愚昧的“株連”之嫌疑。
(四)高空拋物行為是否適用公平原則
王*明教授所持的“公共安全說”即從公平原則強調以樓內住戶來公平分擔社會公共損失,預防此類行為再發生,保障公共安全。
我國現行民事法規定公平原則的適用對象為當事人或者說是對方受益人,高空拋物案中當事人雙方應是侵權人和被害人,即便適用公平原則也在這兩者之間分配,而將樓內住戶適用公平原則未免牽強。
(五)總結
綜上,可對高空拋物行為作如下總結:指高層建筑的所有人、居住人或他人從住所拋出物件致受害人或物件損害,但不能確定真正的行為人的行為。高空拋物行為不同于物件致害行為,其是加害人不明的普通侵權行為,是自己責任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擔保費退嗎
2021-01-06知識產權與債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3破產后債權人拿不到錢怎么辦
2021-03-09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2021-01-28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離婚財產分割起訴狀受理收費多少錢
2021-03-06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1-04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人身意外險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0-11-13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交通理賠律師要多少錢
2021-03-07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