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戀愛中互贈財物或互贈訂婚彩禮應視為一種純粹的贈與行為,所得財物一律不予返還。專家不敢茍同此種觀點。締結婚姻過程中雙方互贈財物的行為畢竟不同于民法理論中普通的贈與行為,這是男女雙方為了共同的美好愿望而自愿付給或許可對方占有自己的財物,當不能締結婚姻時,男女雙方的感情利益均受到傷害,如果給付一方在承受了精神痛苦后,又因財產性利益受損而不能得到補償,無疑加重了其精神損害,這顯然違背了我國民法理論中的公平原則,再者我國目前民間男女雙方訂婚時互送彩禮已成一種風俗,并把這種行為視為雙方婚約成立的標志,給付方和接受方均是以將來能共同享有此類財物的所有權為心理因素,當解除婚約時,民間通常的作法是接受方將數額較大的財物返還給對方,如果人民法院將此種行為一概視為純粹的贈與行為,也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
另一種觀點認為,可以把婚約或者雙方在戀愛中互贈財物的行為視為一種附條件的合同行為,即附義務的贈與,贈與人饋贈財產具有與對方結成夫妻的目的,受贈人接受訂婚彩禮,或者在戀愛中接受貴重禮品,可以認為是接受附條件的贈與,當不能結婚時,贈與人堅持要對方返還的,接受彩禮的一方應當退回彩禮。此種觀點雖然也彌補了贈與人的財產損失,但專家認為將此行為定性為附義務的贈與有不妥之處。首先從附義務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中來看,當事人之間所約定的義務必須是合法的,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一方在給付另一方財物的同時,強加給對方必須與己結婚的負擔,違反了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婚姻自由的原則,干涉了接受方對婚姻選擇和決定的自由意志。另外,此種付義務贈與的通俗的講就是說,你接受了我的財物,理應與我結婚,否則就返還財物,按照此種通常的解釋,附義務贈與的定性方法使得男女雙方之間的互贈財物行為便難逃買賣婚姻之嫌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購房資格簽訂的合同有效嗎
2021-01-16如何判斷不作為是否成立
2021-01-05上海交通隊違章處理排隊多久
2020-11-09夫妻二人離婚后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1-01-21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放棄競業限制補償金有效嗎
2020-11-19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有關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的爭議處理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4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荊州市交通事故賠償律師: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15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委托他人代理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7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2020-11-07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作“釘子戶”對于拆遷補償到底有沒有優勢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