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男女沒有經過婚姻登記而同居生活,已經司空見慣,男女雙方因關系不和起訴到法院要求解除同居關系,也不足為奇。
從理論上講,作為一種民事行為,法律意義上的同居,可分為婚內同居和非婚同居。非婚同居比較復雜,按不同的標準可作不同的分類:以同居的男女雙方是否有配偶為標準可分為一方、雙方有配偶的同居和雙方無配偶的同居;以同居主體是否以夫妻名義為標準可分為以夫妻名義的同居和不以夫妻名義的同居。一方或雙方有配偶的同居,不管是否以夫妻名義,均破壞了一夫一妻制的我國婚姻法律制度,既是婚姻法所禁止的行為,也是道德所不允許的行為,構成重婚的,還應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三條明確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從現行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規定來看,非婚同居關系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僅僅是一種事實。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可見,如果當事人只是要求法院解除同居關系的“名分”,法院是不受理的,因為同居關系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關系。實際上,男女雙方在同居中發生糾紛的往往是財產利益的分割以及所生子女的撫養等現實問題,這樣的糾紛在本質上屬于財產糾紛,法院應當受理。據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由上可見,對解除同居關系案件的處理,最核心的問題不在于同居關系本身該不該解除,而在于應當按照什么樣的原則來解決財產糾紛。當事人起訴后,系根據民法中關于共有關系財產分割的原理對當事人在同居期間的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一般來說,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按一般共同財產處理。同居期間的共同財產是指由雙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用于債務清償的財產,主要包括:(1)工資、獎金;(2)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應當歸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雙方共同財產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必須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同居以前一方所得的財產,解除同居關系后一方所得的財產,以及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所得的財產,都不屬于共有財產。二是必須依法歸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并非當然歸雙方共同所有,法律規定歸一方所有的財產,或者雙方約定歸各自所有的財產,不屬于共同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時效中斷的情形如何規定
2021-03-24鐵路建設征地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07工傷一年多沒申請怎么處理
2020-12-17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2020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2020-11-26男女雙方如何離婚,怎么解除婚姻關系
2021-02-26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公司是否可以單方面給員工降薪
2020-11-12重復保險三大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11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車輛自燃險有必要買嗎
2021-03-24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拆遷補償協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