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是合同中最基本的要件。如果不寫明當事人,合同由誰履行就不明確,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更無從談起。雖然出讓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但是在出讓合同中,國家并不作為合同的出讓人。目前一般是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代表國家作為出讓人。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中應當明確標明出讓建設用地的具體界址、面積等基本的用地狀況。為了準確界定建設用地的基本數據,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一般會附“出讓宗地界址圖”,標明建設用地的位置、四至范圍等,該附件需經雙方當事人確認。
(三)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占用的空間。根據本法第136條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因此,在分層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必須界定每一建設用地使用權具體占用的空間,即標明建設用地占用的面積和四至,建筑物、構筑物以及附屬設施的高度和深度,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行使權利的范圍得以確定。
(四)土地用途。土地用途是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的重要內容。土地用途可以分為工業、商業、娛樂、住宅等用途。我國對建設用地實行用途管制,不同用途的建設用地的使用期限是不同的。
(五)使用期限。以出讓方式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都有期限的規定。比如,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期限自出讓人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實際交付土地之日起算,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的,出讓年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算。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以出讓方式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出讓金等費用。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對此都作了規定,明確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同時,也明確了合同雙方當事人的違約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同意以協議方式出讓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低于訂立合同時當地政府按照國家規定確定的最低價的,應當認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價格條款無效。關于出讓金的支付方式,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者應當在簽訂出讓合同后60日內,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不過,目前對于采取拍賣、招標等公開競價方試設立的建設用地,其出讓金的支付方式可以采取一次性支付,或者分期支付的辦法。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讓人有權解除合同,并可請求違約賠償。
(七)解決爭議的方法。因履行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發生爭議的,出讓人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提交雙方當事人指定的仲裁委員會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應該有哪些內容?希望小編整理的關于這方面的內容能夠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歡迎大家瀏覽,謝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注冊品牌名
2020-12-24法定監護人有哪些
2020-12-23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24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雇主責任險案例
2021-01-12農村征地,怎么才能拿到合理補償
2021-01-27拆遷時果樹怎么陪償
2020-12-08購置拆遷安置房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5拆遷委托合同
2021-02-01住宅和配套設施之間的距離怎么選擇
2021-01-25順德三舊改造大提速 嚴控“舊廠”變“地產”
2021-01-16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一樣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