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的方式公開表示對于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①因此,廣告人對于完成該行為的人,負有給付報酬的義務。
從其定義可以看出,懸賞廣告具有以下要件:
1、須有廣告人。廣告人是做出懸賞廣告意思表示的行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還可以是其他民事主體。當然,他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2、以廣告的方式對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廣告的方法就多種多樣了。如:報紙刊登,廣告欄張貼,街頭叫喊,或廣播電視等。發展到今天又有上網發布等等。只要使不特定人知曉的一切方式均可。不特定的人,并不要求一般公眾,只要是不特定多數即可。
3、須完成一定行為。一定行為的完成,是廣告人負有債務,行為人行使報酬請求權的條件。換言之,一定行為的完成即為承諾。②如在遺失物的懸賞廣告中,這個“一定行為”即是拾得遺失物。
4、須廣告人表示要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付報酬。懸賞廣告,必以“賞”為要件。廣告人因廣告行為而使自己受債務拘束。當行為人完成一定行為時,債務發生效力,廣告人向行為人給與報酬。至于報酬的種類、數額,是有廣告人自己決定的。王澤鑒先生指出:“報酬不限于金錢,凡能為法律行為承認的任何利益均可。”③因此可以是稱號、獎章、匾額等等。
二、懸賞廣告的合法性及其性質的不同看法:
(一)應否承認懸賞廣告的合法性
對于懸賞廣告,主要國家的民商事立法均予承認。在我國,《民法通則》雖對懸賞廣告未做出規定,但是,《民法通則》和其他民事立法中也沒有禁止懸賞廣告的規定。在實踐中,政府機關也有實施懸賞廣告行為的,在打假中,就有“打一獎一”的懸賞廣告,應征人打假100萬元,就獎勵100萬元。可見,在我國,懸賞廣告確實有它存在的積極意義和價值。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懸賞廣告的存在價值和具體適用,絕大多數持肯定的態度。《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3年第1期(總第81期)刊登了魯瑞庚訴東港市公安局懸賞廣告糾紛案,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東港市公安局在為破獲“12·12”特大持槍殺人案發布的懸賞通告中明確表示,要對提供有關線索和協助公安機關破案的人,給予一定數額的報酬。魯瑞庚所提供的線索,符合懸賞通告中第二條的情形,故魯瑞庚應按懸賞通告的第二條取得懸賞報酬。
再例如遺失物的拾得人有義務將拾得物交還失主,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在理論上和實務上有兩個問題值得研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出院后死了追刑嗎
2021-03-21承諾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2020-12-15申請注冊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3債的保全是指什么,債的擔保指什么
2021-01-05農村民房房照丟失了怎么辦
2020-12-17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什么情形一審就終審判決
2020-12-26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后媽能告繼子不贍養嗎
2020-12-18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兒子去世,孫子是否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07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