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停止形態存在的范圍包括哪些?
犯罪停止形態存在的范圍包括犯罪發生、犯罪發展和完成犯罪的過程中,在司法實踐中犯罪停止形態有兩種基本的類型,一是犯罪未完成形態,二是犯罪的完成形態。
根據犯罪停止的原因或停止時與犯罪完成的距離等的不同,犯罪未完成形態可再分為犯罪預備形態、未遂形態和中止形態。
二、關于犯罪狀態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三、中止犯的處罰原則有哪些?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要正確地適用這一處罰原則,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對中止犯采取從寬處罰原則。
2、對中止犯采取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原則。
3、對中止犯采取必減主義。
四、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區別是什么?
(一)發生的時間不同。犯罪未遂發生在已經著手實施犯罪以后,犯罪預備階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則要求必須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在實施犯罪預備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以后,達到即遂以前放棄犯罪,均能構成犯罪中止。
(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實際結果違背行為人的本意,即欲為而不能為。在犯罪中止中,行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動放棄當時可以繼續實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為而不為。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
(三)行為結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結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為人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并不等于不發生任何損害結果。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必須徹底地放棄犯罪。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還要求行為人必須有效地防止他已經實施的犯罪行為之法定犯罪結果的發生。
(四)刑事責任不同。
當然,犯罪停止形態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而且也并非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有犯罪停止形態,法律上是鼓勵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為進行的過程中就停止實施犯罪的,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是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
犯罪中止量刑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代理合同簽訂流程包括哪些環節
2020-12-16仲裁委員會的待遇如何
2021-02-01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遵循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1-18無結婚證酒席錢要賠償嗎
2021-03-02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
2020-12-25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保險法告知義務有哪些范圍
2021-01-11對待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2020-12-28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