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接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有什么區別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費用有哪些
2021-02-09旁聽人員應遵守什么規定
2021-02-16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贍養義務可以協議免除嗎
2021-01-02二審是不公開審理嗎
2021-01-24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1-22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