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但是保險合同的糾紛卻經常發生,有些問題爭議也很大,筆者工作之便收集最高院專家法官以及典型裁判對于一些常見保險問題的觀點,以便學習研究之用。
1、保險經紀人業務中,對免責條款的說明義務的履行問題:
(1)對于保險經紀人,提供條款名,可否視為已經履行了保險人說明義務?
解答:向保險經紀人提供條款名,還不能籠統地認為已經滿足保險人的說明義務。這取決于保險經紀人是否是首次代表投保人參與保險業務。如果經紀人系多次代表投保人參與保險業務,則提供條款名可視為已經履行說明義務,否則,應當詳細履行說明義務。
(2)保險經紀人是否可代位簽字確認(郵件確認)已了解免責條款?此種形式,在證據上是否可被接受?
解答:保險經紀人的簽字權是否成立,要視投保人對經紀人的委托權限大小。談判之前,保險人應該查驗授權委托書,以便確認哪些事項可以直接與保險經紀人簽字確認。
2、保單“特別約定”的爭議
案例簡介
一木材加工企業投保了財產保險,保險金額1000萬元。第二年發生火災,造成損失100萬元。理賠時,保險公司答復說火災事故每次最高賠償額為20萬元。該企業找出保險單,發現保險單下部“特別約定”部分確實有該規定。但保險公司從未對此作出提示,前一年投保也未作說明,而且投保人處也沒有投保單及條款。
問題:該企業能否得到等同于實際損失的賠付?
解答:保險公司為減輕本方保險責任,對應當賠償的實際損失特別約定為每次最高賠償額為20萬元,該條款實際為本方責任限制條款或減輕條款。
這本不是保險行為經營慣例,也并不為公知。如果要使該條款有效,保險公司應當與投保人進行協商,或者在簽訂保險合同時做出說明。投保人可能做出三種選擇:一是同意保險公司的觀點,簽字確認;另一種是不同意保險公司的觀點,經談判提高每次賠償的額度;再一種是明確拒絕,這同樣產生兩種結果:其一是另選其他保險公司投保,其二是保險公司放棄對特約條款的期待。
在保險公司沒有履行上述明確說明程序義務的情況下,投保人當然有權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特別約定條款,并得到等同于實際損失的賠付。
以上內容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闡釋民商裁判疑難問題》,有刪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駕撞車逃逸怎么處理
2021-01-12開發商破產對業主利弊
2021-02-05已經注冊的禁止地名有效嗎
2020-12-31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城鎮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3-11農村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辦理流轉嗎
2021-01-27商品樓房拆建補償標準
2021-03-19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5戶口已遷出能享受農村拆遷補償嗎
2021-01-18常州非住宅實施現房銷售詳解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