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與被告許某系母女關系,原告張某共有兩子女。2001年5月,原、被告簽訂協議一份,約定張某將其所有的住宅一處轉至被告許某名下,被告許某同意自每年自租金中給付原告張某生活費,即自2001年5月起被告許某每年給付原告5000元,直至原告去世終止,付款時間為每年的6月10日。該協議書當日已經公證處公證。后該處住宅被征收,被告許某領取了相應補償款。另2011年8月,被告許某通過銀行向原告張某匯款10000元。原告許某于2011年9月以其子許某某名義購買墓地一塊,支付墓穴費、管理費等合計28800元。2013年8月,原告張某訴至法院,主張被告給付其2001年至2013年生活費合計65000元。被告許某抗辯稱其已全部履行給付義務,且原告訴請大部分已過訴訟時效。
【分歧】
在案件審理中,關于原告張某主張贍養費是否已過訴訟時效有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被告雙方之間簽訂了關于房產轉讓的協議,雙方均應按協議約定履行義務。原告張某主張相應費用應適用訴訟時效規定,已過訴訟時效的費用不應支持;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協議實際是雙方對贍養事宜的約定,不應認定原告主張已過訴訟時效。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以房養老”成為新的養老方式。本案中,原、被告之間簽訂協議的行為系典型的“以房養老”。對于該協議的履行,不能簡單等同于其他主體之間形成的合同關系。該協議實際是原、被告雙方對贍養事宜形成的合意,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被告應按協議約定履行給付贍養費的義務。贍養事宜具有長期性、連續性,被贍養人不間斷主張贍養費是必然的,原告張某已近八旬,缺乏勞動能力,需子女從經濟、精神等各方面予以照顧,不應認定原告張某主張贍養費已超過訴訟時效。另本案中,對于被贍養費人生前購買墓地的行為,作為子女確實負有在父母去世進行妥善安置的義務。但若雙方對購買墓地等安置事項沒有明確約定的情形下,安置事宜可在被贍養人去世后另行解決。據此,法院經審理后,判決被告許某給付原告張某生活費合計55000元(已扣除已履行的10000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合同內容前后矛盾如何處理
2021-03-05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注意事項
2021-03-11土地承包合同最多簽幾年
2021-01-26自留地轉讓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0農村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辦理流轉嗎
2021-01-27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房屋被拆遷人的范圍應該怎么劃分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