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過失犯罪的法律規定是包括疏忽大意類型的過失,還有就是過于自信所造成的一些過失的犯罪,
1、疏忽大意的過失: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前提是行為人能夠(應當)預見。應當預見的內容是:法定的危害結果。
2、過于自信的過失:已經預見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的心理狀態。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有認識的過失,而疏忽大意是無認識的過失。
3、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區別:相同:兩者都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區別:(意志上)間接故意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結果的發生符合行為人的意志,過于自信的過失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結果的發生違背了行為人的意志;(認識上)間的主觀上考慮避免結果的發生,客觀上也沒采取的措施;過于自信過失則考慮到可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用語上),一個是明知,一個是預見。
過失的認定:
1、認定疏忽大褐的過失應當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2、認定過于自信的過失:不能將合理的信賴認定為輕信能夠避免;不能將遵循了行為規則的行為認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
二、犯罪故意的種類有哪些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認識因素: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明知自已行為的內容與危害性質、明知會發生某種危害結果、某些犯罪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特定事實);意志因素:希望這種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放任。
3、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的區別:兩者的認識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為必然發生的危害結果也可以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而間接的只能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
4、間接故意的發生:一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的意圖而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二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于刑法學當中所規定的一些犯罪的話,基本上都是非常全面的一個犯罪的過程規定,但是實踐過程當中可能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同的方面,比如說故意和過失的認定的話,在刑法學理論當中有著全面解釋。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什么是過失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東變更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5中小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離婚財產如何分配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1-02-01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女方離婚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1合同債權質押涉及到三方當事人是誰
2020-11-10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什么情況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1-02-12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