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犯罪未遂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未遂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如果不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就達到既遂,其社會危害性比預備犯更大,因此,更需追究其刑事責任。但畢竟沒有達到既遂,所以,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作為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
實行行為的著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著手是實行行為的起點。應該從主客觀統一的意義上把握著手:主觀上,行為人實行犯罪的意志已經通過客觀的實行行為開始表現出來;客觀上,行為人已經開始直接實施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著手的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反映了著手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為認定著手實行犯罪提供了一般標準。
著手實行犯罪的共同特征:
①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已經同直接客體發生了接觸,或者說已經逼近了直接客體。如拿刀對準被害人。
②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是可以直接造成犯罪的結果的行為。如舉槍瞄準被害人。
③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具體犯罪客體的行為。
2、犯罪沒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內容沒有完全實現,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
結果犯,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以一定的物質性的犯罪結果作為其犯罪構成的客體要件的結果犯,應當以法定的犯罪結果是否發生,作為犯罪是否得逞的標志。如故意殺人罪。
行為犯,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以完成一定的行為作為其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為是否完成,作為犯罪是否得逞的標志。如強奸罪。
危險犯,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以造成某種危害結果的危險狀態作為其犯罪構成要件的客觀要件的危險犯,以是否造成了某種危險狀態,作為犯罪是否得逞的標志。如破壞交通工具罪。
犯罪未遂在有關部門的審判上理論上一般就是從情處置,但是需要自己積極學會接受的處置結果,但是因為自己是未遂,所以處理的方式不會太嚴重,因此自己不需要過度的糾結具體的情況,但是需要對于自己行為進行反思,今后減少自己的過激行為。
特情犯罪未遂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犯罪未遂工具對象屬于不能犯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婚遇到家暴怎么辦
2021-03-03已抵押車輛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02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朋友行政違法會如何處罰
2021-03-04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沒有辦理離婚登記簽訂的離婚協議財產分配有效嗎
2020-12-06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