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會誤認為內退職工就是退休職工,其實不然。內退,全稱“內部退養”、“內退內養”或“離崗退養”,而退休職工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下面律霸為您具體分析內退職工的性質。
國務院發布的《國有企業富余職工安置規定》(國務院令第111號)中明確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準,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已經實行退休費用統籌的地方,企業和退出工作崗位休養的職工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視為工齡,與其以前的工齡合并計算。
內退職工享有以下權利:1、請求支付生活費的權利。內退人員的生活費由原企業或改制后的新企業按月發放,但在正式退休前不再追加。生活費標準:根據企業經濟效益和工資水平,由企業和內退職工協商,按職工本人內退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但最低不得低于下崗職工第一年基本生活費標準。按規定不得低于最低生活保障費。生活費可一次性發放給內退職工,以后不再追加。
2、請求企業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權利。即無論原有內退人員,還是改制的內退人員,企業均應將養老金和醫保金落到實處。養老和醫保費按規定的繳費比例繳納,職工到齡退休或患病時按相應規定享受有關待遇。
可見,內退職工并不同于退休職工,辦理內退的人員可不在單位工作,但每月可從單位領取一定數額的內退費,社會保險也并沒有終止,而是由單位繼續在社保中心繳納,一直到達到退休年齡條件后正式辦理退休。實際上是企業對一些無法安排合適崗位但又未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員工的過渡性辦法。企業與內退職工之間的勞動關系并未解除。
其次,應當認識到勞動關系不同于一般民事法律關系。在法律沒有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同一民事主體可以建立多個同一性質的法律關系,但勞動關系有公私法兼容的性質,不能單純套用民事領域法不禁止即允許的法律概念,特別是多重勞動關系與我國目前保險體制不相適應的情況下,已經依法由原用人單位繼續繳納社會保險的內退員工不宜認定為與其他單位建立新的勞動關系。
退休職工住房公積金怎么提取
退休后養老金怎么算
退休人員返聘期間被辭退是否有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拆遷新規定亮相:八道程序不能少
2020-11-16工傷待遇報銷是否都支付給個人
2021-03-07老師打學生致殘學校是否要承擔責任
2021-03-10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合同和中介服務確認書的區別
2021-03-08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保險合同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5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