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中的不作為犯罪義務來源之先行行為有哪些?
根據我國刑法學基本理論,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明文規定的積極作為義務
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指由其它法律規定并由刑法加以認可的義務,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等。如果只由其他法律規定,而未被刑法認可,則不能構成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此外,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必須是具體的義務,憲法中所規定的義務屬于一般性的抽象義務,有待于各具體法規的確認和細化,一般不適合直接作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前提。
2、職業或者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
它是指一定的主體由于擔任某項或者從事某種業務而依法被要求履行的一定作為義務。該類型的作為義務有的規定在法律法規中,也有的規定在具體行業的相關規章制度中。應當注意的是,行為人只有在具有職業或者業務身份的情況下,才具有相關的作為義務。也就是說,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才能構成刑法上的不作為犯罪。
3、法律行為引起的積極作為義務
法律行為如合同行為等,引起一個積極作為的義務(行為人通過合同行為自我創設一個積極作為義務),行為人有義務履行。而一般情況下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規定的一定的義務,只產生違約的法律后果,并不會產生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只有在合同一方當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給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嚴重侵害的情況下,這一作為義務才能構成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
4、先行行為引起的積極作為義務
先行行為作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是由德國刑法學家斯特貝爾首倡的,我國刑法界的通說認為先行行為只要足以產生某種危險,就可以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而不必要求先行行為具有違法的性質。
二、不作為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不作為犯罪的特征:
(一)違反法律直接規定。是指《刑法》有直接規定的罪名,才構成犯罪,即罪刑法定原則:“法無規定不為罪”,嚴禁“類推”。以《刑法》確定罪名為準。
(二)負有法定義務。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具有作為義務而不作為的行為。
(三)拒絕履行的行為。是指能夠有條件作為,而拒絕履行作為的行為。
(四)要達到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
一般來說,如果行為人因拒絕履行法律、工作、實施的先行行為等,導致他人或者是國家的利益出現損害的,處了應當承擔相應額民事賠償責任之外,人民法院還應當依據其具體的不作為的情節嚴重程度,以及量刑的標準,對不作為行為人進行定罪量刑。
不作為犯罪的先行行為是什么
不作為犯罪有哪些義務來源
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不讓接走可以嗎
2021-01-13農村土地互換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7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強奸罪與嫖宿幼女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2配偶有家庭暴力怎么解決
2020-12-05如何搜集家庭暴力的證據
2020-11-15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購買人壽保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