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分子偽造身份證判多少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而情節嚴重的,是本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這里的情節嚴重,是指偽造、變造的次數多、數量大的;非法牟利數量大的;因他人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進行犯罪活動造成嚴重后果的等。
考察某種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在準確評價其社會危害性基礎上分析是否具備本罪的全部構成特征。對于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例如出于個人癖好,模仿真居民身份證制造摹本,并未使之流入社會而僅是個人收藏的;行為認為自己的居民身份證字跡不清,擅自開啟證件聚脂薄膜密封加以深涂的,或認為證件姓名用字有誤,擅自涂改的,不應認為是犯罪。
二、本罪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界限
居民身份證是公安機關頒發給具有一定資格公民的證件,因而也屬于國家機關的證件的一種,但立法者出于對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有效管理,單列其為一罪,有利于懲治這類犯罪。二罪的區別表現為:
(1)二罪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后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的信譽和正常的管理活動;
(2)二罪的行為手段不同,后罪中除了包括偽造、變造以外,還有"買賣"。因而如果有買賣居民身份證,社會危害性嚴重應予以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應以后罪論處。
(3)二罪侵犯的對象不同,后罪侵犯的對象是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
身份證是公民的身份標識,在司法實踐中,身份證作為公民的有效身份證明,對公司行使相關法律事務有一定的作用,犯罪分子偽造身份證件的行為是嚴重違反我國法律規定的,需要按照相關規定來從嚴處理,具體情況應當根據偽造身份證的實際情況來認定。
怎樣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的構成要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代持協議的概念
2021-02-03起訴醫院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21一直被電話騷擾,報警是否能處理
2020-12-17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倒簽合同存在哪些風險
2021-03-26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法定監護與委托監護的關系如何
2021-01-13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土地確權后能否做擔保抵押
2020-12-02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限制單位
2021-01-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公司處分不接受可以仲裁嗎
2020-11-11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交通事故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2-28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房屋買賣合同如何添加拆遷補償款
2020-12-26拆遷補償款須要交稅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