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勞資雙方經常會為加班費的問題而引發糾紛,而想要解決該糾紛,就要證明加班事實的存在。那么,在法律上,關于加班事實的舉證責任一般應該由誰來承擔呢?而現實中,出現了公司不發加班費的情況,此時勞動者又該怎么處理才能維權?我們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吧。
一、加班事實的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除此之外的勞動爭議案件,仍然適用民事訴訟的基本舉證原則,也即“誰主張、誰舉證”。
部分勞動者錯誤地理解了法律的規定,以為在追索加班費案件中需要用人單位提供證據證明勞動者不存在加班情形,否則亦應被認定為加班。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這種認識而提起的訴訟也是無法獲得法院支持的。勞動者在此類案件中必須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存在加班的基礎事實,否則將面臨敗訴風險。
二、單位不付加班費該怎么辦
沒有得到加班費的勞動者,要及時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當然勞動者也可以選擇仲裁,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但需要注意的是,勞動仲裁有時效上的限制: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當然如果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仲裁時效也會中斷,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仲裁時效中止。
從最新的司法解釋來看,最高法為督促用人單位規范管理,引導勞動者正確行使權利,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臺《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該司法解釋規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
單位雖然雇傭了員工,并給員工發工資,但這并不表示員工的人就屬于單位了,員工的人身是自由的,可以隨意的支配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單位安排加班的情況下,員工也是有拒絕的權利的。當然如果出現了公司不發加班費的情況,此時員工可以采取一些法律手段來進行維權,比如進行投訴、申請仲裁等等。
加班費的法律規定,加班費的計算方法
加班工資的計算是怎樣的?
2020國慶加班工資怎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泄露個人隱私賠償
2020-11-19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車禍事故賠償協議
2021-02-14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法律對保險事故的鑒定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8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保險受益權的涵義
2020-11-27旅游保險常見問題
2020-12-27在拆遷中,沒有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28村委會截留拆遷補償款犯法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