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憲法,規定了職員享有的各種權利,隱私權就是其中的一項權利,此項權利是在近年來人民對人權的保護加強之后,才開始出現的,由于歷史較短,故而不少人都不知道隱私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在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侵害之后,也不知道高如何維護,故而律霸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下列相關信息。
隱私權的構成要件: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與其他案件的構成要件一樣,都需要從主觀以及客觀方面進行分析。隱私權的侵害時一種自訴類型的案件,若是權益受到侵害的主體,沒有向司法機關提出訴訟請求的,法院也不會主動啟動救濟程序。設定此項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使大多數人更好的了解法律規范。
婚前調查侵犯隱私權嗎,什么是婚前調查?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侵犯隱私權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裝修合同前注意事項
2020-12-04土地征收后超過兩年未使用的如何處理
2021-01-26農村自留地建房需要經過地方允許嗎
2021-02-14經濟補償金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6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9親子關系如何確認或否認
2020-11-28孕婦可以去監獄探監嗎
2021-02-01離婚后繼父能否索要贍養費
2021-03-17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拆遷補償安置面積與戶口有關嗎
2020-12-04